今年,是紅軍長征出發(fā)90周年。貴州,是紅軍長征活動時間最長、活動范圍最廣的省份?!丁?0后”對話“90后”》主題報道,通過貴州20世紀90年代出生的青年和90歲以上的老人的對話,追憶長征故事,傳承長征精神,激勵我們不忘初心、繼續(xù)前進,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,把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藍圖變成美好現實。
?
“老人家您好!您多大年紀了?”
“今年94歲。”
在貴州省黔西南州貞豐縣文昌宮的紅軍長征陳列館內,貴州交投集團所屬橋梁集團承建的花江峽谷大橋“90后”建設者張杰與“90后”貞豐縣平街鄉(xiāng)花江村退休教師梁祖昌的一段跨越時空的對話,追憶紅軍長征那段波瀾壯闊的崢嶸歲月。
“那時候我才4歲,紅軍來到我們花江村,還住在我幺叔梁紹福家里,紅軍對我們老百姓特別好。后來,紅軍在我們花江鐵索橋那打了一天兩夜的仗,打了勝仗以后,往興仁方向走了……”如今94歲高齡的梁祖昌說話遲緩,隨著回憶的深入,他的情緒漸漸激動起來,仿佛有種特別的力量讓他將模糊的記憶碎片,拼湊成了一整塊紅色記憶。
梁祖昌老人講述的是,1935年4月,中央紅軍在貞豐搶渡北盤江,西進云南,為打破關嶺一線的敵軍通過花江鐵索橋側擊紅軍的企圖,紅三軍團第十一團政委張愛萍率主力進占太平街(今平街鄉(xiāng))、進抵鐵索橋,擊潰箐門口、七塊碑一線之敵后,并在七塊碑下螞蟥井一線以寬大正面的阻擊態(tài)勢與退守鐵索橋頭的敵軍對峙了一個白天兩個整夜,確保了渡江后的紅軍順利通過貞豐至興仁一線。
紅軍在貞豐縣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、感人至深的戰(zhàn)斗故事和軍民互助故事。雖然時間已過去了近90年,但歲月的風雨并沒有淡化紅軍長征在貞豐留下的光輝足跡,紅色基因深深地根植在貞豐人民心中。
“我將把您講述的紅軍在花江村留下的紅色印記帶回我們項目部,激勵我們的建設者傳承偉大長征精神,在新時代再建新功?!睆埥芫o緊握住梁祖“這是花江鐵索橋原來樣子,如今,在它的旁邊,我們正在建立一座新的世界第一高橋,橋面到水面的高度是625米!”張杰攙扶著梁祖昌老人,一起重溫“兵出鐵索橋”紅色故事,并詳細介紹花江峽谷大橋情況。昌的手激動地說。
花江鐵索橋位于貞豐縣北部,離縣城40多公里,于1901年4月建成。隨著下游的董箐電站下閘蓄水,一江激流變成了萬頃碧波,鐵索橋在保護古跡的原則上,向上游方向移動并作了高度提升。
站在鐵索橋上抬頭仰望,橋橋輝映,刷新世界高度的花江峽谷大橋正在“飛架”,中國的又一基建奇跡正在這里誕生,作為貴州省橋旅融合示范性項目工程,花江峽谷大橋將建設成集“橋梁觀光+橋梁運動體驗+旅游服務”于一體的橋旅融合綜合體新樣板。
距離鐵索橋2公里的花江村是國家AAA級旅游景區(qū),曾為滇黔交通要道驛站,紅色文化、歷史文化、民俗文化和自然風光等文旅資源豐富,2016年被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(tǒng)村落名錄,2022年入選貴州“第四批全省鄉(xiāng)村旅游重點村”,村內建設了紅軍長征阻擊戰(zhàn)遺址陳列館,“巧取太平街”“花江鐵索橋阻擊戰(zhàn)”眾多紅色故事以浮雕、展板形式生動呈現。
“參觀完紅軍長征阻擊戰(zhàn)遺址陳列館,我深感震撼,仿佛踏上了一段穿越時空的紅色之旅,花江鐵索橋見證了紅軍長征的歷史,也見證了貴州交通發(fā)展的歷史?!弊鳛橘F州交投集團所屬橋梁集團六安8標項目黨支部副書記,張杰特意組織項目部的黨員群眾來到花江村紅軍長征阻擊戰(zhàn)遺址陳列館接受紅色洗禮。
張杰作為一名橋梁建設者,深知每一座橋梁都承載著歷史的厚重與未來的希望,花江鐵索橋不僅是歷史的豐碑,更是激勵人們不斷前行的動力。
“花江峽谷大橋建成后不僅是山區(qū)橋梁跨徑世界第一,也將是新的世界第一高橋,能在紅色歷史、紅色足跡上建造世界第一高橋,既是革命精神的傳承,也是工匠精神的傳承。我們將汲取紅色養(yǎng)分,把紅色精神持續(xù)融入工作中,如期平安建好世界第一高橋,努力打造橋旅融合新典范,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貢獻貴州橋梁力量?!睆埥苄判臐M滿地說。